首页 资讯 电影 原创 平均票价依旧五十多!春节档票补声势不小,但为啥老百姓没感受到真实惠?

原创 平均票价依旧五十多!春节档票补声势不小,但为啥老百姓没感受到真实惠?

【版权申明:本文为@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,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,违者必究!】
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《唐探1900》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《蛟龙行动》《熊出没·重启未来》六部大片已开启预售战,被业界期待的“最强春节档”还有五天就将正式开幕。

而对大众而言,除了纠结哪部片更值得看之外,春节档的电影票价是否实惠,也是能影响购票决策的敏感因素。

去年12月,国家电影局宣布“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”启动。消费季从2024年12月延续至2025年2月,工商银行、银联、猫眼、淘票票四家支持机构,将合计投入不少于6亿元观影消费补贴。除国家电影局主导的补贴外,各地方政府在近期也推出了总金额不一的文娱类消费补贴。

这些带有政府性质的补贴,具体获取方式,大多是在猫眼、淘票票、工商银行等APP首页,或是银联云闪付APP首页,领取每天定时限量发放的满减券。理论上在这些券全部被抢光的情况下,财政发了多大额度的补贴,就能为大盘拉动相应比例的票房增量,这对市场的提振效果是不言而喻的。

河北省“2025年电影惠民消费季”补贴的领取方式和额度

除了限时补贴活动,更为常规也更直观的“票价优惠”手段,还是由片方、院线或购票平台推出的票补,诸如大众熟悉的“19.9元影票”,就大多来源于此。

各类补贴和低价票的出现,反映了电影行业和相关部门在市场低迷期降价促销的努力,对苦于过高票价的电影观众而言,无疑是好消息。

票补声势大,但春节档票价仍持平去年

不过今年政府补贴和片方、院线票补的宣传声势虽大,但根据当前实际在各大平台选票的体验,在春节档预购中,似乎补贴力度和被补贴影票的范围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且纵观大众舆论,“一场只有几张边角低价票”“抢不到19块9低价票”“三线城市票价高达六七十”之类的抱怨,也经常见诸网络。

如果说以上的体感还都比较主观,那“平均票价”,应当是衡量春节档电影票到底便不便宜的“金标准”:目前,春节档首日,也就是1月29日大年初一当天预售出的影票平均价格为50.6元(猫眼专业版数据,灯塔专业版显示为51.8元,两平台偏差较大,下文数据以猫眼专业版为准),和2024年大年初一持平。

而如果看春节档全八天(1月28日至2月4日)的平均票价,则是50.0元,高于去年的49.1元——当然,春节档后半段的票价往往低于前半段,目前今年春节档还处在预售期,售出的多为前半段场次影票,如果不出意外,今年春节档的最终平均票价,应该会和去年相差不大。

但总之还是一句话:2025年春节档的电影票价还是很高,虽对比历史最高的2022和2023年春节档(平均票价为52.7元和52.3元)有所回落,却不会比2024年春节档明显便宜

这诚然需要考虑到去年也有票补的因素,但眼下电影市场面临的挑战客观上讲远大于一年前,市场有靠“把票价打下来”夺回观众的迫切需求,如果票价与去年持平或是只降两三毛钱,恐怕不能给到大众“电影票便宜了”的印象,达不到理想的“拉新”效果

春节档票价远高于平时已成市场习惯

当然,春节档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特殊的规律,根据目前的预售票价,还不能断言2025年全年的平均票价不会比去年明显下降。但无论春节档后的票价是高是低,春节档票价的畸高已是不争的事实,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记得:这个现象其实是在近几年产生,并成为“新传统”的。

2013年《西游·降魔篇》定档大年初一,开辟了真正意义上的“春节档”,经过十余年发展,在春节假期看电影已成为国人的“新民俗”之一,春节档也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中日均票房产出最高的超级档期。

但早期的春节档有一点和今天我们熟悉的情况不一样:直到2018年,每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都只比全年平均票价高出三四元。换句话说,当年在春节档看电影,并不比平时贵出多少

转变发生在2019年。受片方、院线定价提高和票补减少的影响(2018年开始逐渐清除19.9元以下超低票补价格),春节档平均票价飙高至44.6元,比2018年春节档票价大涨12.3%,比2019年全年平均票价贵出7.5元,而票价大涨也导致当年春节档观影人次相比2018年下降9.0%,春节档票价远高于平时的情况开始出现。

到了2021年以“疫情后报复性观影”为主题的春节档,档期内七天产出惊人的78.42亿票房,国民观影热情达到历史之最,平均票价也上升至48.8元;2022年春节档票补几近消失,这一数字进一步升至52.3元,春节档冠军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的首日平均票价甚至高达57.4元。

2023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为52.7元,同样高于全年均价超过10元——直到2024年票补规模有所扩大,情况才稍稍得到缓解,春节档平均票价降至49.1元

为什么春节档票价越来越贵?很明显,在疫情后的中国电影市场,档期效应越来越强大,大档期内少数电影的产出在大盘中占比越来越高,无论是平日萧条的院线,还是孤注一掷的片方,都有动机在春节档这个产出巨大的超级档期里提价

毕竟群众在春节档看电影已成为习惯,需求比较刚性,此时对票价也不如平日里敏感,此时趁机提价,可以说是做生意的顺势而为。

即使在本身群众消费能力较低的三四线城市,由于平日票房产出较低,票房严重依赖春节档,春节档票价畸高的情况也可能丝毫不少,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观众“十八线家乡票价也要六七十”的印象。

归根结底,春节档票价畸高,是电影市场档期严重冷热不均,以及观众消费习惯尚未成熟、选择能动性不足结出的恶果。而从目前今年春节档的预售情况来看,似乎这种趋势只能“控制”或缓解,还没有根本性扭转的迹象。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,想在春节档票价上收获“实惠”的感觉,依旧很难很难。

票价是贵,但降低票价并非万能

回顾过去,涨价幅度较大的2019年和2022年春节档,市场都见证了观影人次的明显下跌,可见即使是在春节档,高票价也会抑制群众的观影意愿,如果实在涨得离谱,影片吸引力又到不了“非看不可”的地步,那就算是“大过年的”,也未必非看电影不可。

当然,就目前来看,2025年春节档阵容强劲,新片自身卖相很足,对不同类型偏好的观众都具有较强吸引力;而且平均票价毕竟还从顶峰有所回落,虽然仍然不便宜,但可能还不至于会对档期内票房造成特别显著的负面影响。

在此可以扩展一下话题,稍稍将视野放到春节档后: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能否用“降票价”助力反弹?更值得关注的指标,是全年的平均影票价格是否会比去年显著下降。

2024年的中国内地市场的平均票价为42.0元,虽然停止了之前的逐年上升势头,但在以“消费紧缩”为主题的大环境里,恐怕也很少有观众会觉得这个数字是实惠的。

进行全球对比可以发现,主要电影市场中,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平均票价能达到中国内地票价的两倍以上,韩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的票价甚至比我国高出不多,而在人均收入和中国差距不大的墨西哥和俄罗斯,平均电影票价仅为26元左右——可以说中国的电影票是明显偏贵的。

当然,根据灯塔研究院调研报告,去年已有25%的片方主动下调最低结算价,这说明行业自身有意在降价纠偏。

但由于整体行业不景气、运营成本居高不下、片方和院线非票房收入开拓不足等原因,要想大幅降低票价,降到老百姓能有比较明显感受的程度,恐怕也相当困难,即使实现了,效果也未必显著。

韩国的案例可以证明问题,2024年韩国平均票价为9701.8韩元,相比2022年的10080.3韩元下降3.8%,幅度不算低,但观影人次却并未回升,反而降低1.6%,可见在电影吸引力大幅度滑坡的情况下,不可能单靠降个三五百分点的票价,就能赢回观众。

中国观众的心态也是同理:试想一下,就算降价幅度不低,平均票价能从42变成39,对电影这门娱乐形式失去信任的观众,难道就会因为这三块钱的优惠,一转对电影的消极态度吗?可能更多人想的是:院线里有许多电影,我免费看都嫌花时间。

偏高的票价,不是中国电影行业目前遇到困难的最主要原因。对中国电影市场而言,进一步发展高水平电影工业,多数量、高质量地实现各类型电影的供给,完善市场和产业上下游建设,长线、稳定培养观众的多元化审美……这些都比单纯地降低票价更为重要。

(文/阿拉纽特)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【2025.1.23】霍尊的前女友后来?国色芳华的播出效果如何?代露娃之前是不是跟邓为?
下一篇
预售破4亿创纪录,20家影院经理预测2025春节档最卖钱影片竟是?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