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春节档大片云集,又是一场硬仗。
相信大家私下都会有很多猜测:哪一部最好看?哪一部票房最高?大年初一先看谁?
虽然现在答案还悬而未决,不过,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。
《蛟龙行动》会是最“敢”的一部。
也会是最“炸”的一部。
敢说这句话,也是因为,我们已经看过片了。
《蛟龙行动》是今年春节档第一部敢于揭开真容的电影。
敢看,其实就说明了片方的信心。片子质量过硬,才不怕拿出来看。
还记得在春节档预售的初始阶段,《蛟龙行动》的表现并不强势,甚至坊间一度有传闻说影片可能会换挡。
不过,很快《蛟龙行动》就用实际行动,有力地回击了这些谣言。
1月23日,我们作为业内首批观众,提前观看了这部影片。
电影好不好看?
我只能说,看隔壁的反应就知道了。
我旁边坐的军迷大哥,一开始还很津津乐道地跟同伴科普:这里拍得挺还原,嚯,连这都敢拍。
过了一会儿,就变得很安静了,只能听到时不时的大喘气声。
以及,每当主角又一次死里逃生之后,身边也会有不少人,齐刷刷地长舒一口气……
因为实在太紧张、太扣人心弦,基本找不出掏手机的机会,所以,也不会存在旁边屏幕亮光太刺眼的情况。
真的。
很久。
没有看过这种超级大爽片了。
一部足够精彩的电影,是会为自己营造好的观影氛围的。
如果你也想体验这种肾上腺素狂飙、极致的燃和爽。
直接去看就是了。
目前,《蛟龙行动》已经开启了超前点映。1月26日和1月27日黄金档,全国范围内点映IMAX版本。
我们看的也是IMAX。
这部电影,看IMAX非常值得。
反过来说,银幕不够巨巨巨巨大的话,可能真的没有那么震撼了。
无论如此,今年春节档对于《蛟龙行动》而言,肯定是背水一战。
它能不能像七年前的《红海行动》一样,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?
是的,没想到吧,《红海行动》都已经过去七年了。
但如今回忆起这部电影,我们依然感到记忆犹新。
一方面,它的确是太猛了,太猛了,太猛了。
燃和炸,都不足以形容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,所以,就只有一个字,猛。
在当年,《红海行动》是足以为中国的军事动作片竖立起一个标杆的。尤其在国产类型片的创作上,这部影片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而另一方面,它也的确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:从10%排片开局,逆袭到春节档冠军。
《红海行动》的成功,也让我们确信了一点:中国观众想看的,只是好看的电影,仅此而已。
那么,沉淀了七年,林超贤导演带来的续作《蛟龙行动》,够不够好看?
我个人的答案是,好看。
不仅好看,而且耳目一新。
可能很多人会觉得,国产军事动作片,这个类型早就已经被中国导演拍到极致了,玩不出新的花样了。
包括林超贤导演自己,从《湄公河行动》《红海行动》再到两部《长津湖》,他已经稳坐国产军事动作片的头部交椅,还能怎么突破?
于是你就会发现,能够超越林超贤的,还是只有林超贤自己。
不是拍无可拍,而是除了他没人敢拍。
《蛟龙行动》将目光投向核潜艇。
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“核潜艇大片”。
中国的核潜艇很神秘,中国的潜艇兵也很神秘。
潜艇内部是什么样的?潜艇兵如何生活?如何战斗?
在此之前,相信很多观众都和我一样,很好奇,但又知之甚少。
《蛟龙行动》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窥见中国这支最“神秘”的潜艇部队。
电影中的“龙鲸号”核潜艇宛如一座移动的深海钢铁堡垒。
它不仅是潜艇小队的栖身之所和作战平台,还是最神秘、最庞大的国之重器。
如同一柄海底巨剑,一眼望去,便能够感受到那种压倒性的震撼。
电影中,当镜头深入“龙鲸号”内部,你的确也仿佛化身为潜艇中的一员,跟随一镜到底的镜头,进行一场沉浸式的“潜艇tour”。
接下来,我们还将认识到核潜艇里最特殊的兵种,“声呐兵”。
曾有人说:“海军声呐兵是100减1等于0的工作,只要错一次,战时可能就意味着灭顶之灾。”
所以,在片中,你会看到一个非常“不可思议”的情形。
每每遇到最生死攸关的时刻,舰长都会说出一句话——
“曹弘浪,给我答案!”
曹弘浪正是片中的声呐兵一角。
声呐兵有这么重要?在最关键的时候,舰长自己做不了决定,还要听他的?
没错,他就是有这么重要。
这是因为,声呐兵不仅是一个人,还是整艘潜艇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。
在深海之中,潜艇四周一片漆黑,什么都看不见。
换而言之,在深海里,人人都是瞎子。
所以,潜艇之战,是一场关于“听”的博弈。
海洋中,每一丝声波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潜藏着关键信息,声呐兵们在噪声的“汪洋大海”中大海捞“声”,从中辨别出民船、军舰、潜艇、动物等不同目标。
当然,对于电影拍摄来说,核潜艇对战,还有一个很大的难点,就是“保密性”。
正如一位军迷表示:“核潜艇题材的电影,拍多了泄密,拍少了不过瘾,而且那么大的家伙打起仗来是什么样,对手又是谁,拍出来的内容能否过审等等,涉及的内容和细节都是难点。”
同样,如总制片人于冬所言:“我们在拍摄核潜艇场景时,有些关键部位和先进设备,多拍一秒可能就会触及泄密的红线。我们的拍摄都经过严格审批和把控,要确保既能展现核潜艇大战的震撼,又不会泄露任何机密。”
哪怕经验丰富如林超贤的团队,这一次在拍摄《蛟龙行动》时,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如履薄冰。
而对于观众来说,这就相当过瘾了。
我们将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,不仅是核潜艇内部惊心动魄的实战交锋,各种目不暇接的武器、高科技装备……
最重要的是,你见过的每一秒,都是全新的。
正如影片的结尾,核潜艇徐徐浮出水面。《蛟龙行动》这部电影得以问世,也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解密。
每一个关于核潜艇的精彩画面,能出现在大银幕上,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谨慎权衡。
甚至,你可能会看到一些,曾经只存在于军事档案中的惊险情节。
不知道你怎么样,反正我个人是非常兴奋的。
这么敢拍,这么新奇。
军事大片我们看得多了,但这样的军事大片,的确还是第一次见。
可想而知,要拍好这样一部电影,需要调动多少资源,对于电影制作的工业水准,又有多么高的要求。
尤其相对于其前作《红海行动》而言,无论是制作成本、还是拍摄难度,都是一次巨大的攀升。
全片多达50多个场景,涵盖海上钻井平台、海底基地等关键元素。
设计潜艇武器多达16种以上,包括鱼雷、水雷、声呐、水下探测器等等,其中仅鱼雷的设计就有至少9种。
剧组1:1打造了四艘潜艇置景,从潜艇外观轮廓到内部的每一个仪表盘、每一条管道,都经过了细致入微的雕琢和还原。
而其中最重要的“龙鲸号”潜艇,置景长达120米,给人极强的视觉压制感。这也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,其长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,仅外壳的搭建就花费了8个月。
就连身经百战的演员们,第一次站在片场时,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。
于适每当回忆起在《蛟龙行动》片场的经历,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杜江第一次见“龙鲸号”时更是被吓了一跳:“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好多,看起来就是个真潜艇。拍摄时当地市民和游客都以为真的有潜艇部队和潜艇要落户青岛了。”
对于演员们来说,拍摄《蛟龙行动》,是体验、是机遇,也是从未有过的挑战。
黄轩表示,这是他职业生涯以来,训练最“长”的一次。
为了完成水下表演,演员经历了长达九个月的训练,400 小时的水下拍摄。每天训练的内容,都难得近乎于变态。
蒋璐霞更是坦言,每一天都像在“死里逃生”。在花絮里,我们看到演员每次都要背着几十斤的装备下属,在危险狭窄的密闭空间里,动辄经历几十次的爆破。
你以为他们是在拍戏吗?
不,他们真的是在搏命。
从演员到导演,剧组全员都是拼命三郎。
林超贤导演的刻苦,从前就名声在外,而在这部电影里,他要负责剧本、故事、场景搭建、动作设计……每一个环节都要亲力亲为,堪称是“蛟龙小队”编外人员,被所有演员尊为六边形战士。
为了拍一镜到底,他会和演员一起吊威亚。
拍深潜戏时,很多外国演员都冷得不敢下水,导演二话不说,扛着摄影机就下去了。
有他带队,整个剧组还能不士气满满?
从这个层面上来说,这也的确是一部非常有沉浸感的作品。
一切都是真的。
演员都是敢死队,导演更是身先士卒。
镜头会捕捉到他们的汗水、热血和全力以赴。
也唯有这样的全情投入,才能具备最大程度的感染力,才能真正让观众去变成了潜艇兵的一员,潜入到最寂静的深海里,参与到一次最震撼的绝密军事行动。
每一次鱼雷发射、每一回潜伏等待,我们都置身其中,与角色一同呼吸、一同心跳。
归根结底,故事还是要回归到人,每一个具体的人,每一个大写的人。
从《红海行动》到《蛟龙行动》,“蛟龙小队”里有我们的老朋友徐宏、佟莉等,也有孟闯、韩骁等新面孔。
有人背负着过去的创伤艰难前行,也有人在血和火的战斗里消弭误解。
他们是中国军人,他们从未停止战斗。军人的意义,就是不断奔赴新的战场,在每一个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刻,步履不停。
龙鲸号的艇长赵启航本可以安安稳稳地退休教书,却还是选择为了国家再次出海。
声呐兵曹弘浪,也象征着年轻一代的历练、责任和担当。
他要以血肉之躯来对抗敌人最先进的声呐系统,这并不容易。他也犯过错,犯错的代价是致命的,但他没有痛苦的时间,他只能继续听,继续战。
在龙鲸号上,每个人都有要克服的难题,每个人都有要战胜的心魔。
他们的战场在深海,也在自己。
他们是铁血的中国战士,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。
他们是潜艇兵。
《蛟龙行动》让我们看到了最“神秘”的一群人,也让我们看到了最默默奉献的一群人。
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国产片将镜头对准陆军、空军,那些地平线以上的故事是多么惊心动魄。殊不知,在看不见的深海,也在时刻进行着最危险、最沉默的战争。